emo书屋 - 都市小说 - 从作曲开始横扫蓝星在线阅读 - 第246章 搬上试卷

第246章 搬上试卷

    邓向明不知道的是,在他之前已经有人被坑过了。

    不同的作品相同的经历。

    对此,饶和光有一箩筐的话想说。

    天真了。

    他写个1500百字的《秦洲简史·第一卷》挠了半天的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儿是,在他写所谓的读后感之前,根本找不到类似的参考。

    只能硬着头皮翻书自己上。

    得亏两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遭遇,不然饶和光高低得吐槽一句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俩是不知道,可许行舟知道了。

    他琢磨了一下,发现好像这读后感误伤好友的频率好像不低啊。

    不过,这肯定不是因为他的缘故。

    眼见邓向明还在愁,许行舟有些哭笑不得。

    网上一抓一大把的读后感,找几篇参考着给看看不就心里大致知道怎么写了。

    正在这时,门被敲响了。

    打开门以后,林游面上满是懵逼,抓着一份打印好的文件走了进来。

    许行舟转身看向他,面上露出了几分好奇。

    “怎么了。”

    他还是头一次见这位日常丧丧的主策划今日换了副表情。

    林游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迟了一拍才开口说道。

    “有人注意到了《桃花源记》,来申请版权商用,果然,游戏做到再好都抵不过一篇文章的。”

    啊。

    这熟悉的扑面而来的丧气风格,许行舟抽了抽唇角,就不该抱太大希望的。

    他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的问道。

    “版权商用?是用到哪些方面的?”

    林游把文件放在他的桌上,示意他看,同时开口说道。

    “试卷。”

    哈?

    这么早就被注意到了吗。

    许行舟被震了下,不动声色的拿起来合同。

    合同倒是写的很清楚。

    他摩挲着手中的合同,邓向明这会儿不颓了,兴致勃勃的凑过来,一脸激动的问道。

    “还说其他什么了吗?”

    林游丧着一张脸,慢吞吞的开口说道。

    “他们还说如果可以想请华夏老师出具一份问题答案。”

    ???

    许行舟虽然在看合同,但还是听着这边的动静。

    听到想让华夏出具一份答案之后,许行舟面色奇异。

    听到这儿,他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却是曾刷过的沓沓卷子上的……所谓标准答案。

    不过,这个要求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毕竟“作者”亲口盖棺论定的答案,和旁人所解读出来的可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他直接否定了,邓向明摸着下巴,打量了他几眼,迟疑着开口。

    “你不用问问华夏老师或者笑神的意见吗,还是说……桃花源记是出自你手?”

    说起来,邓向明很多时候也不太能分得清楚,游戏中的作品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谁让作品发过来直接就署上相应的游戏人物名。

    华夏老师是有发过诗词的历史的,刚开始邓向明还一概将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归类为华夏所写。

    直到后来,游戏中一卷卷的历史典籍被发过来,然后随随便便放置于游戏中的藏书阁,路边的书坊中,连个任务也不安排。

    邓向明还想设置个支线任务来着,却遭到了许行舟与林游同时否定。

    许行舟觉得,书放在该在的地方,迟早会被玩家发现的,主动发现可比被动发现来的震撼。

    再者,这些典籍单拿出来也算不上多么震撼,唯有一卷卷累积起来,囊括汉朝的方方面面,才会使人望之震撼。

    而林游的意见则是简单粗暴,说这个地方并不适合放置支线任务。

    郁闷之下,邓向明突然想起来了当初的疑惑。

    华夏真的只是一个人吗?

    这脑子简直一人可抵好几个妖孽级别的人了。

    他才好奇的问了问,当时许行舟怔了怔,随口就把典籍归到君莫笑的马甲上了。

    恰好,当时《秦洲简史》正好成为了官方推荐历史读物,水到渠成合情合理。

    听到典籍全是由君莫笑cao刀之后,邓向明觉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不过,君莫笑的形象在他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在邓向明眼里,君莫笑专坑读者一百年;现在,则是大佬牛逼,求带飞。

    毕竟根据游戏剧情拿出了许多典籍,还不是寥寥几本,而是数以百计。

    现在,在邓向明的眼里,君莫笑写本小说那都是大佬闲着逗人玩,就依着为游戏提供的典籍水平,怕是素日里接触的都是这些。

    许行舟丝毫不知道自己好友已经脑补完进一步丰富了君莫笑的人设。

    他手指交叉,表情带着几分调侃。

    “你怎么会这么想?只是有了共识,不想拿标准答案束缚了众人的解读罢了。”

    “哦~”

    邓向明被这个理由给说服了,想起来当年刷的卷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怕是他们会解读的花里胡哨。”

    邓向明如今都还深刻的记着,当年的一篇阅读理解。

    ——问:窗外灰沉沉的天空暗示着什么?

    他当时大笔一挥,非常自信的答曰。

    “暗示着即将要下雨了。”

    试卷发下来一个大大的×,力透纸背,依稀可以窥见批卷老师震惊至极。

    标准答案是暗示了当时社会黑暗……

    邓向明还能说什么呢?

    直到市中心无意间处理了一批地下室内的老书杂志报纸等等,将其录入电子版时才在一家极小的报社中发现了短短的一段采访。

    报社有多小呢?

    只出版了几期报纸就倒闭了。

    而这段采访只出现在了中间叠着的细条里。

    记者问道:“当时您写下灰沉沉的天空是有什么伏笔吗?”

    作者笑了笑,缓声开口。

    “并没有,只是写作时抬头望向窗外,天空正好灰沉沉罢了。”

    作者的这篇文章也是试卷上的常客,这篇采访重露天日,不知道有多少家出版社连夜召回来试卷修改答案。

    只不过自此后这道询问灰沉沉的天空的阅读理解题再未出现过了。

    邓向明还记得,他还特意翻出来了那张试卷找老师翻供,老师还真给郑重其事的修改了分数。

    直到现在,随着阅历的增长,他越发感谢当初的那位老师了。

    许行舟带走合同,改天在合同上签了名带了回来。

    得益于这个世界的版权制度之完善,笔名也具有法律效益。

    签完以后,许行舟就将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本以为早已告一段落,很巧于问也是这么想的。

    但他没想到,一次月考中,于问和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面面相觑。

    ——问(1)翻译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问(2)渔人离开时,村民为何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于问:“再见吧,啊不再也不见。”

    他们跟《桃花源记》杠上了啊?一清俩白的从作曲开始横扫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