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书屋 - 经典小说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在线阅读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42节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42节

    不过,朱至幽幽道:“我也想出海!”

    海之外有多宽广啊,该趁早出去外头见见世面才对。

    泰定八年,皇子朱允炆与其生母密谋作乱,为帝所察,企图犯上作乱者,皆被诛之。韩王朱允炆与生母被秘密处死,泰定帝着除其名。至此,泰帝膝下诸子,皆出自皇后常氏。

    平顺王被救,北元一干逆臣皆为大明所诛,大明借机收拢北元兵马,整合纳入大明兵马之中,又对原本北元境内实施帮扶发展,此后北元内部无论再怎么分分合合,皆不再为大明之患。

    大明随着海贸而起,自此慢慢摸索出一条对外的道路,大明随数代明君而越发兴盛,大明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作者有话说:

    正文到此完结,接下来上番外!明天全部更新完毕哦!

    第186章 番外

    ◎国风◎

    泰定十七年

    “陛下, 不好了,不好了, 国子监和国风堂的学子在宫门前打起来了!”

    正堂内, 正在议事的君臣们猛然听到这则消息,都震惊抬头,乍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随后有人问:“在宫门打起来了?”

    “是, 看起来像是都来了。”国子监,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 大明最高学府,天下学子莫不以能入国子监读书学字为荣。这国武堂, 却是第一回 听说。

    那就得从头论起了。要说这国风堂能出现,甚至至今能和国子监比肩齐,得从泰定八年开始说起。

    泰定八年,安和公主朱至建国风堂。

    国风,风者, 八风也。风气!

    朱至建国风堂, 开男/女皆可读书的先例, 而且请天下名师以育之,她这国风堂可不是只教人读书, 她这儿, 那是三十六行,行行都有。上至状元之才, 戍边之将, 下至街头小贩生意经, 种田培养各种植物, 那是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国风堂没有的。

    刚开始,朝堂众人听闻此事那叫一个震惊,学校,这还是学校吗?反对,当然得反对!然而朱至办这学校,那可是朱至自费办的,没让朝廷出半两银子,更没有让他们出半两银子。朱至自己花钱办的学校,她想让人教什么,那就可以让人教什么,轮得到他们在那儿说三道四?开的哪门子玩笑!

    确实,他们无权对朱至的国风堂指手画脚,可这国风二字,谁能看不出朱至的野心。

    以成风气,她是要影响整个大明,更要开创先河。别的都不用说,就这许女子入朝堂读书,这是开女子之智,女人们要是都变聪明了,男人还能哄得好?

    一心要压制女子的人,如何也不愿意女人接触太多的人,拥有太多智慧,以至于让他们不好控制。可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这正要反对,突然发现,不是,他们各家的夫人怎么成了国风堂专门为女子们讲课的先生?

    震惊过后,突然发现,他们家的夫人何止成了教国风堂内女子读书的先生,在他们无知无觉的时候,他们家的夫人更是不遗余力的教导女子们谋生,学着各种各样的办法谋生,以做到纵然天下男人都弃于她们,她们都能活得好好的。

    当然,这话是无人说出口,架不住就因为她们不说,一味只做,才更让人震惊。

    不是没有人想着是不是可以威胁一下自家的夫人呢?她们若是执意出去抛头露面,那就别怪他们无情。管他们夫妻多少年,他可要休妻了!

    哈!休妻,好啊,真以为谁乐意看着你们三妻四妾,乐意像伺候祖宗一样的伺候他们啊!

    休吧,休!没了他们,真以为她们这些女人就活不下去了?

    如今的女人们,早就不是先前一味只知道依附男人而活的人。

    无人知道,陈亘这个太子妃时常趁着各家的夫人进宫向常氏请安时,都跟她们灌输了什么样的思想,潜移默化在一点点的改变,陈亘幼时所经历的一切,让她明白该蛰伏时就得蛰伏,想要造成影响,须得润物无声。她坚信女子一但见识过外面的风景,知道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必不会再局限于一处,一人。

    将近十年的影响,在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员未察觉的时候,他们却不知自家的夫人也不甘于平凡。权利这种东西,得到过了再让他们舍弃,谈何容易。无论男人或是女人都是一样。

    所以,休妻的威胁对于已经迈出一步,选择成为教导女子们的先生时,那些夫人已然做了最坏的打算,不打算为此而屈服。

    眼看平日最是管用的杀手锏竟然都没有用,不是还有儿女吗?

    然而同样让他们意外,这子女教导一向都是夫人们的事,他们想要儿女出面要挟自家夫人,却忘了在已经开智的夫人教导之下的孩子,更不愿意自己成为母亲的绊脚石!

    甚至,更是顺势谏了谏自家的父亲,为何他可以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自家母亲就不可以。是不是父亲害怕母亲过于出色,以至于显得您胸襟过于狭窄,不能容人?

    靠!好些人都傻眼了,这,这是他的儿女吗?一个个怎么都站在自家夫人那边了!他们这是要造反吗?

    切,这话他倒是敢到泰定帝面前说吗?

    造反这个词,他有资格用?

    总而言之,顽固不化的人家确实有休妻的,连带着儿女都一并弃之,以为自己这要强硬必能让妻儿回心转意。没有想到妻儿们挥挥手,头也不回的走了。

    如今这世道不一样了,真以为她们女人离了男人就活不了,瞧着吧!放出笼的鸟儿是永远不可能再回头。哪怕前路再难,她们都会坚持走下去。

    这一点也算在朱至和陈亘预料之中。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一味看不起女人,认定女人无用,更应该对他们卑躬屈节。至少朱至给国风堂请到的先生们,他们虽为名家大儒,却从不轻视女子。愿意教导她们,让她们在这世间好好生存,活出属于她们的精彩,这和他们素日教导人时并无二样。

    所以,国风堂一开,纵然稍有波折,却无人能够阻止。

    随后,国风堂用实力一次又一次的打在一干以为国风堂纯属是大杂烩,实在称不上育人之道的学堂。

    比如关系农业方面的,培育出更优质的粮种,这是影响整个大明,令天下都欣喜若狂的。因舒笙早有成果在前,有人有意压低影响,那也是无妨的。但这瓜果树木,各种新奇的水果一出来,好多种多样,他们怎么从来不知道北平竟然有那么多的水果。更别提各种鱼,还有虾。

    再有就是医术方面,从前他们着个凉,感个冒的,那都生怕一不小心命都给丢了。国风堂弄出了一个药,就那么一小块,但凡有个感冒伤寒的,一颗下去,好了!

    就更别说应用到战场上的武器,以前有人觉得火药杀伤力那是相当的大,结果国风堂弄出一小瓶的东西,只要往那儿一倒,寸草不生,更能将人的尸骨迅速腐食!

    见识过这样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可把人吓得不轻,念念叨叨的时,莫不会将来有一天得要用到他们身上吧。

    更别说随着玻璃的做出,竟然有人能够通过一个镜子,清楚看到那遥不可及的星星在无限的放大。

    总而言之,国风堂出品各种各样的东西,那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明,让大明的国力在不断的增长。

    除了在生活方面,还有国风堂教出的女子那是顶顶的文武双全,以至于每三年一回参加武举的人数,都在不断的翻倍再翻倍。

    值得一旁说的是,借由女子可以参加科举,至今泰定帝十八年,朝堂上女子为官之人已然不再少见,就连在这北平城里,天子脚下,政治的中心,每日朝会之上,以女子之身为官者也不再是独树一帜。

    “他们打什么?”泰定帝闻言很是无奈询问,也是不确定这些年眼看越闹越大,这明摆着是被人唆使往前冲的人们究竟想要干什么。

    “为女子是否可以参加科举一事。”百川前来禀告,莫可奈何实话实说。

    泰定帝!!!朝廷上本就为了这事争执不休,好嘛,谁都料到国风堂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毕竟说来大明自何容一个女武状元开始,多少女子借由武举这一途径入朝廷自不必说了。

    朝廷上那些瞧不上女子,更不乐意女子抛头露面的人,想过无数法子改变这一局面,可惜,自打何容前往江西平乱,以查江西官员们上下串通,加重徭役,更是奴役百姓,以令江西百姓生不如死,最后不得不揭竿起义。

    查明既是官逼民反,何容手握天子给予的便宜行事之权,杀贪官,开粮库,赈济百姓,迅速平定江西之乱。此后,朝廷为安江西,以之为江西巡抚,监察江西,纵然有不少官员反对,以为何容难当此重担,泰定帝一意孤行。何容最后用事实证明并不辜负泰定帝的信任。

    自她为江西巡抚开始,兴河运,以令民富;办教育,开民之智。山高林密之处,时有流寇乱百姓,何容亲自领兵前去围剿,斩杀为首恶贼,其余人皆以招降安抚,至此,江西境内得以安宁。

    短短三年时间,江西民众对何容拥护之极,据说何容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依依不舍。

    如果说何容在江西可能只能说她文治不错。泰定十三年,何容被派往福建,既让她负责民生,也让她看看能不能平倭寇,何容生生由一个辅助的人,打成了她的主场。

    近些年随着朱至提出划分海上界线,海军也在不断发展,海上的贸易那是越做越兴旺,福建一带也就成了港口。

    眼看大明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本来就在福建总扰民抢劫大明百姓的倭寇那可就更眼热了。

    无奈既然倭寇方面乱成一团,朱至一个规划海上贸易的人,肯定不能给自己找麻烦。海上的丝绸之路是绝对不能弄到倭寇那里去的。

    可是她不弄,眼看大明日子越过越好,这船上不知有多少好东西,倭寇眼看出出海贸易的船一艘艘往外跑,那可比他们抢劫百姓得的更多,傻子才会不打这些船只的主意。

    嗯,倭寇是作死,他们竟然打劫大明的商队。

    得,这个事第一时间就上报到何容这个明摆着必须是另有所图的人面前。

    不二话,本来朝廷就对倭寇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只不过是没有腾出手来收拾人,故而才会一直放着,何容在这种情况下派出来,朱至的意思相当清楚,她一个武状元总不能不露两手,以至于让人觉得她莫不是假的。

    就算何容现在其实依然是文官,福建巡抚,架不住她也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那就不用说了,倭寇敢动大明商队出海的船,这种死不悔改的国还能留吗?

    何容十分明确一点,她是要来保百姓安乐,商路通畅的,因而谁要是敢抢百姓的东西,让这条商路出了问题,无须手下留情,这就该动手把他们全都解决。

    因而何容向驻守边境的大将进言,值得一说的是,这位大将乃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能让泰定帝派到福建镇守,负责海防,李景隆本事是有的,但与倭寇讨要船只,更要灭倭寇的兵马,这事也该上报朝廷吧?

    何容却道:“将在外本就改随灵应变,倭寇都开始抢他们的商船了,再不好好收拾收拾他们,这些倭寇只怕会更加得寸进尺,那对大明可不是一件好事。倭寇多年为患,扰我边境,将军镇守于此,自该清楚才是。眼看倭寇都要骑到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了,再不把他们收拾,真等他们像北元一样攻破我们大明的城池,咱们才开始动手?”

    那当然不能,真要这样,他们这些将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不管怎么着,先把倭寇抢去的船只拿回来。绝不能让大明百姓觉得,朝廷不能为他们撑腰,叫他们东西被人抢了都无人管!

    因而,李景隆领人出兵欲夺回船只,船只是拿回来了,船只上面的东西却没有了!

    这,当然是不行。可是倭寇国内如今乱成一团,想找人赔,那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赔!

    让他们大明的人打碎了牙往肚里咽,怎么可以。

    好在,李景隆送回北平的奏折也得到回复了。

    泰定帝那里头可是有一个早就想对倭寇出兵的人,如今倭寇得寸进尺了,倭寇自己竟然管不住自己人,那就不用说了,大明亲自出手教教他们,大明的人不是他们能动的,大明的船只也绝不是他们能劫的。

    行,大明兵出倭寇,兵之所致,沿海遇上的盗贼什么的,该杀的杀,该灭的灭,总之一句话,绝不能让倭寇再有危及大明的丁点可能。

    何容随军出征,一开始就是个负责后勤的人,然而随着在海上与倭寇交战,他们大明的武器虽强,架不住这倭寇的本事也不小,敢在海上日常靠打劫而活的倭寇,水上的功夫确实不错。

    大明跟他们正式交战之后,初初竟然吃了不少亏,李景隆也是第一回 主持大战,面对败退,这竟然还是在强而有力的武器支持之下,李景隆受到了打击。

    这时候何容就出面了,海战,他们大明才算刚上手,和别人比起来是有差距,那也没有关系,一步一步慢慢来,咱们得扬长避短。

    倭寇学的忍术,说起来确实诧异,但是,大明最大的优势是火力,那就用到极致,让人知道大明不可犯。

    何容出主意,火力全面覆灭压上,倭寇国内不是乱成一团吗?那就无差别攻击,如果他们不服,那就把倭寇之国灭了!

    李景隆提醒何容所谓不征之国,何容当即翻了一个白眼,所谓不征,须得他们乖巧,不犯我边境,安安分分在他们的国中过他们的日子。

    倭寇多年来怎么抢掠边境,杀百姓,夺钱财的,问问福建一带的百姓们,他们有谁不恨不得把倭寇杀个精光?

    朝廷都说要给倭寇一个教训了,这时候输了更得想办法找回场子。打啊,杀啊!

    好在,李景隆不再吱声,毕竟何容说的也是实话,所谓不征之国,还是省了吧,敢犯大明者,不征是留着他们继续扰我边境,杀我百姓?

    打!李景隆作为主帅,必须得打,就按何容提议的那样,用大炮轰,轰得倭寇再也无人敢与大明叫嚣,最终不得不乖乖向大明上国书降之,求大明天子网开一面,饶过他们一回,他们保证再也不敢,再也不敢!

    降书送得于快,以至于何容在收到后颇是惋惜的道:“可惜!”

    李景隆也算长见识了,怎么觉得何容一个姑娘家家过于好战?

    国书送回北平,倭寇之使也将至于北平,朝中上下对称臣之国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就朱至提出休战的条件,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朱至太过了!

    然而朱至觉得挺好的,没有任何问题。

    “偿还抢我大明的船只,货物,而且得三倍赔偿,毕竟要不是他们抢了我们大明商队的船只,人家出一趟回来早赚完钱了。倾家荡产做的生意,被你们抢了,这些日子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诸位大人关心过我们的百姓吗?竟然还心疼起倭寇来。”

    对的,朱至第一个条件就是让倭寇赔偿商队,照利润三倍赔!

    --